5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环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4月,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8%;PM10浓度为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9%。持续改善已经成为这一区域空气质量的主旋律。
治理重点明晰,管理日趋精细
工业、燃煤、机动车排放是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但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大气十条”实施近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从“眉毛胡子一把抓”向精细化转变。
去年,中央安排财*资金7亿元左右,启动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专项,组成28个专家组分别赴“2+26”城市开展“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开展精细化来源解析,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综合解决方案和区域总体解决方案,为各地精细化治霾提供了有力支撑。各地也根据自身特点,明晰治理重点。
北京近日发布的最新一轮PM2.5源解析结果表明,全年PM2.5主要来源中本地排放占2/3,而本地大气PM2.5来源中,机动车等移动源占比最大,达45%。
紧扣当前大气污染来源和结构的变化,北京把高排放车治理列为重中之重,同时将低排放区由六环路内扩展到全市域,并加快淘汰“国Ⅲ”重型柴油车。
4月20日起,北京实施重型柴油车闭环管理机制,对超标排放车辆均不予办理进京手续。截至4月底,已办理万余件货运车进京通行证,现场拦截黑名单车辆62辆。
在河北,“散乱污”企业依旧是危害大气质量的“*瘤”,斩草难除根、死灰复燃等现象时有发生。迎难而上,才能打拼出更多蓝天!按照省委和省*府要求,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动员各地开展再排查、再清理、再整治,要求不留死角、标本兼治,同时疏堵结合、扶治并举,切实解决这一痼疾。
“天津是一个传统工业城市,能源结构又偏煤,加上冬季的时候,采暖是刚性需求,所以煤炭清洁化始终是大气治理的重点任务。”天津市环保局局长温武瑞表示,年,天津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清洁取暖年度任务,今年提出要“温暖”相搭“蓝天”,力争“煤改气”全部完成。
不仅治理重点明晰、措施推进有序,京津冀大气环境质量提升目标管理也在迈向精细化。以北京为例,《北京市蓝天保卫战年行动计划》已将全年污染物浓度控制指标分解到各区县,在实施工程减排的同时,向管理要效益,突出精治法治共治。
责任层层落实,严格问责绝不含糊
前不久,因为没有完成冬季确定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山西晋城、阳泉和河北邯郸这3个市*府主要负责同志,赴京接受生态环境部的约谈,所在城市还被同步暂停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有目标,有考核,就有责任追究,这在最近几年的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已经不是新鲜事。
年4月,环境保护部从全国抽调名环境执法人员,对“2+26”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提出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层层传导压力。
今年2月底,因辖区内部分塑料企业未落实采暖季错峰生产要求,违规进行生产,依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量化问责规定》,河北廊坊市给予负有领导责任的主持文安县县委和县*府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县长姚运涛同志行*记过处分,这是“量化问责”制度实施后的第一个追责事件。
“梨园镇高楼金第小区南门西侧50米村民活动站存在烧烤行为”“左家庄街道左家庄北里35号东南侧多家餐馆油烟异味扰民”“卢沟桥乡北京京源鑫诚餐饮有限公司存在油烟直排”……近日,北京市环境保护局为这些“小事儿”约谈10个街道办事处、乡镇*府的主要领导,通报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进一步向基层传导环保压力,督促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来源复杂多样,真正管起来确实不易。京津冀大气治理的历程不断证明,只有将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蓝天保卫战才能越打越顺。
突出联防联控,统一减排出效益
北京市民白志明原以为把自己的国Ⅱ车卖到周边省份,能有更高残值收益,可一打听,这样的车周边地区都没地方接了。“卖不出去,我倒挺欣慰,不然这高排放的尾气可能就从周边又吹回北京了。”
白志明的经历是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一个缩影。年4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统一机动车排放“国Ⅴ”标准。这样的“统一”还有很多。
对“散乱污”集体出拳。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共排查整治涉气“散乱污”企业6.2万余家,据估算,对PM2.5浓度下降贡献率达30%左右。对发现的问题企业,及时清理整顿。这一举措一方面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同时从更深层次激活生产要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对小锅炉坚决说“不”。年,“2+26”城市淘汰燃煤小锅炉5.6万台,完成“双代”万户,共替代散煤万吨左右。在京津保廊建成上万平方公里的“无煤区”。
对重霾联手阻击。目前,区域已实现空气质量3天准确预报和7天潜势分析,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接近%,污染级别预报准确率75%以上。据测算,通过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实际空气质量污染程度均比预测结果降低了1—2个级别。
“实践证明,加强区域联防联控,符合大气污染传输扩散、区域间相互影响的规律,抓住了问题要害,十分有效。”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柴发合表示,虽然区域空气质量整体有所改善,但排放总量依然较大,形势依然严峻,只有区域共同减排,才能赢得更多蓝天。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