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肯定的,宋江必须不是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东壁探微#
从主观上说,首先要有建立王朝的意愿,把它当成个目标去实现,这样才有建立王朝的可能。有这个意愿的也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累世传承,为了这个目标代代努力。比如周人和秦人,都是因为生存环境艰苦而被磨炼得性格坚毅,为了生存而向东迁移,后来逐渐有了建立王朝的愿望。周人从后稷到公刘、古公亶父、季历、文王、武王、周公,出了许多重要的领袖人物带着周族奋进。秦人的东进路线和周人相似,用贾谊的话说,也是“奋六世之余烈”,很多代的秦军都为大秦帝国的建立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第二种是本身草根出身,在乱世的纷争中因时因势而崛起,但自己能够对大局洞若观火,有胸襟有见识,有胆魄,而生出建立王朝的壮志。比如宋江之前的汉高祖和宋江之后的明太祖。刘邦入关中后先是昏了头,后来能退居灞上,再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时候的刘邦就已经有了夺天下之心,想着民心所向,已经把关中黔首当自己的子民了,而不是仅仅想着捞点好处就走。再比如朱元璋,他起兵之后也有自己的发展策略,初期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为策略,加强防御,不要让自己太显眼,深得民心。后期朱元璋网罗人才,修礼贤馆优待人才,还征询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平定天下之道,这都说明朱元璋已经为了一个王朝的建立考虑了很多,并开始做准备。
再看宋江,宋江也会仗义疏财收买人心,江湖人称“及时雨”。但宋江收买的都是一时遇到急难的小混混之流,算不上贤才,而且目的也仅仅是为了成为自己的私人势力,以便不时之需。宋江的目标是希望被招安,得到朝廷的承认,变成朝廷正规军。而且在朝廷不愿意接受的情况下,还要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你都送上门了,人家当然也就顺水推舟接受了,于是宋江终于带领梁山义军成了朝廷杀人的刀去杀向朝廷要对付的方腊、田虎,甚至是大辽。要说让宋江灭了朝廷自己单干,他是做梦都没想过的,给他一万个胆子都不敢。
既然主观就没有想法,客观其实怎么样都无所谓了。说梁山义军势力强,其实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这个团队组合真的具备建立王朝的实力吗?这个团体的唯一谋臣,被称为“智多星”的吴用,常自比诸葛亮,但吴用真能比得上诸葛亮吗?虽然吴用也有很多“智取”的例子:智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智取文安县等,这些冬烘夫子的小聪明说不上是庙算,真让吴用学诸葛亮治蜀能治得了吗?
还有李逵,能比得上樊哙吗?虽然樊哙不过是个杀狗卖肉的屠夫出身,但樊哙的胆识和见识李逵能比吗?李逵除了无原则忠于宋江,还能做什么?真要遇上鸿门宴,李逵是否能像樊哙一样说出那么有智慧的话来说服项羽缓解宋江的危局?别说宋江没有建国的意愿,就算是宋江真的有这个意愿,梁山也真的个个都是人才,也建不了国。当时北宋末年,宋与辽、金、西夏并立,此外还有吐蕃、回鹘诸部。就算宋江真的取代了宋,也没有能力其它并存的王朝以及部落制衡,估计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沅汰,文化学者,历史作家
主要作品:《龙风传奇》、《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高澄传》、《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汉字》字形释义、《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