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后半生这样度过,学佛 [复制链接]

1#
雷安萍讲皮肤病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32039/

对于小说《天龙八部》中男主角段誉后半生,读者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产生争议。有的认为段誉的后半生体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有的却觉得段誉的后半生命运不济,甚至是悲惨的。这些说法都是表面现象,没看到问题的实质。从段誉后半生,读者看到了段誉找到了体现自我的人生之路。这是读者为段誉点赞最根本的原因。

小说《天龙八部》中段誉原型叫段和誉。段和誉指大理宪宗段正严,是文安帝段正淳之子。元朝脱脱等人所撰的《宋史》均有记载。段和誉就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原型。

据《宋史》记载,段和誉臣服于宋,曾遣使来到中原,宋朝封之为大理国王。段和誉做了大理皇帝之后,勤政于民,与宋联结。

段和誉在执政期间,亲民连宋,内外和谐,国泰民安。但是,段氏家族一直与高氏和董氏两家家族同掌江山。后来,高氏权盛,威逼段氏交出皇权。高家的高升泰篡夺了皇位。高升泰在临死之前,迫于传统势力和佛教意识压力,留下遗书,命令他的儿子高泰明,把皇位归还给段氏家族。段和誉父亲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重新当上了皇帝,可想而知,延续到段和誉执政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了。

根据段和誉善良和顺,迂腐固执的性格,他所面对的这些历史留下来问题,是难以解决的,更不要说改变争权夺利的现状了。

段和誉在位做皇帝四十年之久,没能改变朝廷内讧问题。《滇云历年传》史料中记载着段和誉:“励精图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万一,盖势之所趋如水之就下,回狂障决不可得矣。”

果不其然,段和誉晚年,朝廷内政形势混乱。高氏家族专权,诸子觊觎皇位,朝廷内成了一团乱麻,不可收拾的局面。此时的段和誉,被当前朝廷内的一片乱象,搅得心力交瘁,干脆索性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段正兴,自己出家当了和尚。

以上就是原型段和誉的大概真实情况。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段誉这一人物形象,就是根据原型段和誉的史料而来的,作者在此基础之上,又进行了再创作。

小说《天龙八部》中所讲述的段誉,是一个心地善良,精通佛法的人物。与原型基本一样,甚至长相外貌英俊帅气,所经历的故事都是一样的。但是,对于段誉被逼,退居皇位,担心他的后半生是否生活开心?读者有着不同的解释。多数认为段誉是在悲凉情景下度过的。

我们看看小说对段誉的描述,就知道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从段誉登基当大理国皇帝,看他执政近四十年期间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绩,再到宫廷政变,他临危不惧的表现,再到他最后避位为僧,就可以看出,他的晚年结局,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归宿。没什么可悲凉和凄惨的。

段誉登基纯属偶然。小说交代说,段誉少年信佛,武功习学练成“三大绝艺”。他在一次外出,返回大理途中,得知自己并不是大理镇南王段正淳亲儿子,而是“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的儿子。他回到大理后,就把这事对大理皇帝伯父段正明讲了,并且,提出来自己要出家隐居。段正明得知这些信息,立刻叮嘱段誉对这事不要对外声张,这是关系到段正淳和他母亲刀白凤的名声问题。段誉听了伯父的话。果然政局有变,段誉登基当了大理皇帝,这是段誉做梦也没想到的事。

段誉登基后,侠肝义胆,仁民爱物,视民如子。大理国在段誉联宋治国的思想指导下,战胜了灾荒,消灭了瘟疫,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取得了巨大成就,出现了国泰民安,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

段誉宅心仁厚,以和为贵。段誉登基之后,高氏专权的问题越演越烈,怎么办?一般的皇帝会采取杀一儆百,以制止权臣相争,以防皇位旁落他人,造成政局动荡。但是,段誉精通佛法,怀有慈悲之心,反而采取加倍器重高氏家族中仁爱之人,例如,把高升泰孙子高量成提拔,封为“中国公”,因为他平乱有功,善于治理内政,安邦定国。这样做起到了分化高氏家族的作用,对那些心胸狭窄,图谋不轨阴险小人,使高氏家族内部分裂,相互勾结争斗,拉帮结派,争权夺利。

段誉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并没有阻止宫廷政变。有一天,段誉正在与诸位大臣在宫中议事、宴饮,君臣欢聚一堂,场面其乐融融。不知怎么回事,大家喝了酒水,趴伏在桌子上不动了。段誉是走过江湖的人,甚感疑惑,立刻学着他人也伏在桌上不动了。

此刻,只听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原来是段誉的儿子和大将高成德带着一对士兵闯入殿来。他们在酒水中下了药,妄想发动宫廷政变,夺取皇位。

段誉六脉神功

这是段誉意料之中的事。他曾误食过莽牯朱蛤,身体具有百毒不侵的本能。此刻,段誉猛地站起来怒斥二人。而这两人把手一挥,众人想近前擒住段誉,没想到段誉的武功“三大绝艺”此时派上了用场,二人被束手就擒。

按说段誉借此机会,完全可以把这两人抓起来,或处以极刑。但是,段誉没有那样做,这与他学佛不杀生的理念有关。没想到,段誉把参与这次宫廷政变的人,尽数放逐,不再追究刑事了。

他这样做致使朝廷暗流涌动,不安定因素不断飙升。难道段誉看不到这一形势吗?其实他都看在眼里了。那么,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佛教的善心、不杀生在起着巨大的作用。

此时此刻,段誉感觉自己力不从心了,有些累了,年龄大了。段誉是一位不乐帝位得人,只是想为民安居乐业做点事而已。

现在,朝廷内争夺皇位正酣,为解决这个问题,段誉想退位了。他借此机会,把皇权让位给自己儿子段正兴,自己出家为僧,以实现自己的最终理想。他这么想,也这么做了。

段誉是一位具有佛心的优秀男儿。他年少时就有学佛成僧的理想,由于家族和政zhi的需要,他无奈从政,当了皇帝。在任期间,领导大理国的百姓,联宋治国,战胜灾荒,消灭瘟疫,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大理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由于朝廷内乱,争权夺利,解决不了朝廷内讧的问题,他又不忍心使用极刑杀生。他只好用佛心解脱自己,主动让位,去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宿愿了。

据说,段誉离开大理皇位,身负北冥神功,虽老不衰。他领悟了诸法之无常之礼,离开大理,不知所终了。有人说,在临安城见过段誉,他的法号“道济”,仍然处处事事锄强济弱,彰善瘅恶,甚至还被视为“降龙罗汉”。

《天龙八部》作者金庸

总而言之,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后半生还可以。并不是像有的读者所说的什么“悲凉”、“悲惨”的命运。而是实现了自己一心想学佛成僧的宿愿。也许,这就是段誉的人生价值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