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白癜风的临床研究 http://m.39.net/pf/a_5522607.html大运河河北段将怎样打造?在空间格局上,突出五大精华片区景观特色——廊坊香河段重点体现“京畿辅卫”景观风貌;雄安新区白洋淀及廊坊霸州文安大清河段重点体现“水乡风韵”景观风貌;沧州市区及吴桥段重点体现“侠武商贸”景观风貌;沧州东光及衡水景县故城段重点体现“世界遗产”景观风貌;邢台清河临西以及邯郸馆陶大名段重点体现“古都家园”景观风貌。
4月13日,省*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体系。其中,《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提出,到年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实现全覆盖,大运河河道水系正常年份全线有水,河道生态水量得到基本保障,河道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适宜河段实现旅游通航。
■概况
大运河流经河北省21个县(区、市)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
“大运河河北段河道总长约余公里,流经我省的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及雄安新区等五市一区的21个县(区、市)。”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组成员贾乐堂说,大运河河北段涉及京杭大运河及隋唐大运河,包含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卫河及永济渠遗址,以及白洋淀与大运河连通部分。
据介绍,大运河河北段河道遗址完整,价值特色鲜明。大运河河北段沿线河道、减河、分洪设施、险工、水闸、桥涵、码头及沉船遗址等遗产丰富,有重要价值的运河本体遗存遗址30处,南运河沧州—衡水—德州段、谢家坝和华家口夯土险工“两点一段”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此外还有河道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
特别是大运河河北段夯土加固和弯道代闸两项技术凝聚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科技的最高成就,沧州市东光县连镇谢家坝和衡水市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是“糯米砂浆”古法铸造运河大坝技术的典型代表;南运河在平面布局上设计了众多弯道,具有“三湾抵一闸”的功能;一系列减河和水闸,用于保障航运和泄洪排洪,成为大运河河北段水利工程的独特创举。
■特征
景观古朴遗存丰厚,仍在发挥作用
尽管经历历史战乱和局部河道枯竭影响,大运河河北段人为损毁较少,堤防体系相对完整,保持了漕运时期河道的规模与形态,其中沧州至衡水段河道尤为突出,从东光连镇谢家坝到四女寺枢纽全长94公里的河道内就有88个弯,沿线“河、滩、堤、林、田、草”蓝绿交织,至今保留着原生古河道形态,更是一种人工与自然结合极佳的美学景观,为“美丽运河”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大运河是沟通我省水系的重要通道,历史上在南粮北运、商旅交通、*资调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防洪排涝、输水供水、生态景观、农业灌溉等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大运河河北段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包括古城、古镇、码头、茶庄、会馆、庙祠、窑址、碑刻等各类历史文化遗存。沿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7项、省级项,源起或流传于沧州的拳械门派多达53种,占全国武术门派拳种的40%。吴桥杂技艺人沿大运河走出家乡,北上南下,远涉重洋闯世界,享誉国际。因大运河而生的科学技术、沿河物产、名人轶事、历史故事、文学作品、民风民俗等文化遗产,积淀了开放包容、重德尚义的深厚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河北特色的大运河文化。
同时,大运河河北段沿线区域向北通过北京与东北亚丝绸之路连接,向东通过天津和沧州*骅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向西通过大清河与雄安新区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空中丝绸之路连接,是河北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端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支撑。沿线区域交通便捷,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综合发展潜力巨大。
■规划
年河道水系正常年份全线通水
按照规划的主要目标,到年,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实现全覆盖,大运河河道水系正常年份全线有水,河道生态水量得到基本保障,河道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适宜河段实现旅游通航。绿化生态廊道建成,建成一批代表运河特色文化的旅游示范项目,形成河北省大运河文化旅游统一品牌。到年,河北段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科学保护、活态传承、合理利用,大运河河道水系正常年份全线通水,河道生态水量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根本改善,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带作为文化生态发展走廊全面建成,与大运河沿线各省(市)共同打造形成世界知名的“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
贾乐堂表示,为落实省委、省*府工作部署,统筹推进我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文物局等共同编制了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系列规划,并编制了配套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标志着我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目前,我省已构建了河北省“1+6+1”的省级规划体系。《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为行动纲领;6个专项规划是实施规划提出的重大目标任务在具体领域的细化落实;景观风貌规划是省级层面对大运河沿线景观风貌塑造的指导性文件。
■景观
建“千里长堤绿廊”展现大运河蜿蜒壮丽
贾乐堂介绍称,根据《河北省大运河整体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规划》,在整体景观方面,建设“千里长堤绿廊”,整体塑造原真自然、景致优美的大运河河段,展现“蜿蜒壮丽、雄浑大气”的河北段大运河景观特色。在沿线景观方面,塑造“燕赵风韵、古今同辉”的城镇村风貌,彰显河北传统建筑风貌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同时体现新时代面貌精神。规划对大运河沿线2公里范围内的河道、河堤、土地利用、文化遗产、城镇、乡村及设施等7大类24项景观风貌要素提出提升方案与改造措施。
在空间格局上,突出五大精华片区景观特色。廊坊香河段重点体现“京畿辅卫”景观风貌;雄安新区白洋淀及廊坊霸州文安大清河段重点体现“水乡风韵”景观风貌;沧州市区及吴桥段重点体现“侠武商贸”景观风貌;沧州东光及衡水景县故城段重点体现“世界遗产”景观风貌;邢台清河临西以及邯郸馆陶大名段重点体现“古都家园”景观风貌。
同时,规划还围绕“一段最美运河、一城运河繁盛、十余故城古镇、百余水岸乡村”等重要节点详细刻画。
■延伸:
1、大运河的水都从哪儿来?
“水源配置工作是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支撑。”河北省水利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李龙表示,我省大运河的卫河、卫运河、北运河常年有水,南运河、赵王新河、大清河水源条件较差,需引调解决水源。
据介绍,省水利厅在逐河进行现场勘测,摸清河道现状,并对河道需水量进行了分析测算的基础上,积极与水利部沟通,研究并提出了水源优化配置思路。北运河、卫河水量可满足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和全线有水用水需求;卫运河3~6月受农业灌溉用水影响,河道来水较少,不能满足旅游通航用水要求,需通过优化调度卫运河以上流域水源、引*入冀工程等向卫运河补水;南运河在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建成前,利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工程进行补水,非输水期利用卫运河上游来水和引*水作为补充,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建成后,利用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输水期进行补水,非输水期利用卫运河上游来水和引*水补充;赵王新河—大清河通过统筹引江、引*和上游水库水从白洋淀枣林庄枢纽下泄水量补给赵王新河、大清河,可满足旅游通航用水需求。目前,水利厅正积极与上级部门及兄弟省市密切沟通,努力争取水源,尽快实现大运河全线通水。
2、将来生态环境会是怎样?
“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融入大运河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二级巡视员赵根喜说,到年,生态空间布局基本形成,绿色生态廊道全面建成,违法违规项目有效控制,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劣Ⅴ类水体基本消除。远期到年,大运河沿线生态空间布局合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相得益彰,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全面实现河湖安澜有序、环境优美宜居的美丽运河景象。
突出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强化生态空间保护与用途管制,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统筹大运河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划定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打造蓝绿交织、和谐自然的生态空间格局。二是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加快大运河沿线生态景观绿化工程、乡村田园景观绿化工程、森林园林城市建设工程建设,推动形成点线结合、互联互通的绿道绿廊网络。三是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强化大运河林草资源、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加大白洋淀、衡水湖、南大港等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加强多水源联合调度,严格管控地下水开采,促进大运河生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四是强化流域水污染防治,提升饮用水供保能力,加强城镇农村污水、垃圾面源污染治理,严格环境准入,加快推进大运河沿线工业企业集聚提升,加大码头和船舶污染控制力度,提高入河入湖排污口监管水平,推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五是积极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全面开展大运河沿线环境风险排查评估,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协调联动机制和预警应急体系,坚决防范化解工业、船舶污染事故环境风险,全力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六是推进环境治理现代化,加快“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健全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策、法规体系,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与执法监管能力,坚决遏制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3、能为人们生活和发展带来些什么?
“推动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保护传承燕赵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进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有利于深化河北与国内外文化交流合作,增强文化自信。”贾乐堂说。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成员、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芳表示,大运河河北段沿线分布有大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品级生态资源等,随着大运河文化旅游的深入开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有新突破,培育新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崛起新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同时,大运河所处的河北东部及南部平原地区是全省旅游的欠发达地区,随着大运河河北段文化旅游发展,也将有利于全面激活运河沿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河北平原地区旅游新业态,打造河北新的文化旅游发展轴,促进平原旅游崛起,推动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人们带来更高品质的出游体验。
张立芳指出,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还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乡村振兴新典范。我省运河沿线县区多以传统农业和工业为主导产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文化和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文旅再与其他产业融合,不仅可以形成文旅新业态,而且可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将产业链向服务业延伸,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大运河沿线乡村密集,农业农村人口集中,尤其是黑龙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对于沿线区域乡村而言是重大利好,有利于形成以文化旅游为引领,带动沿线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大格局,推动沿线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领域实现全面振兴。
另外,河北大运河上串京津、下联鲁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梁及雄安新区外拓的重要生态文化纽带,大运河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文旅联盟建设,促进京津冀区域和沿线省区的旅游合作,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有利于打造区域合作共赢、共建共享旅游发展成果的新样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