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安夜听尹村的小庙没门 [复制链接]

1#

我是文安人,文安的风土人情民间传说很多,到如今迷失遗落所剩无几,有几个人记得那孟母高台,那万柳金堤,那皇恩古亭,那神秘的苏桥侃儿,那引人遐思的河西店——今天我们说说——“尹村的小庙没门”的故事,希望您喜欢。

尹村的小庙没门

宫备战

文安的中老年人,都知道一句俗话“尹村的小庙没门”,这句话大多用在让人干某件事,对方不同意,都幽默地用这句话回绝,双方都会一笑了之。可为什么尹村的小庙没门呢?听我慢慢道来。

元朝的时候,尹村原名叫彩帅庄,彩帅两家人在这里居住,后来山西的移民和附近的村民路过这里,见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水极好,于是便在这里安了家。因为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取名引村,明朝嘉靖年间改名尹村。

有一天,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到了尹村村头,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不知道是累的还是饿的。好心的村民们给他一碗水和几个窝头,那老头喝了几口水坐了起来,说为了报答人们的救命之恩,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他说这里风水极好,子孙可以安心过日子,可死后还得受轮回之苦,为了让死去的人在阴间少受罪,在他躺的地方应该盖座小庙,凡有人死了,在这里告诉阎王爷一声,阎王爷自会照顾死者,少受些折磨。人们问他庙里供奉哪位神灵?他一捋白胡子,瞪了问话人一眼,“家有父母在,何必乱敬仙?对父母好,胜过烧香拜佛。这庙越简朴越好,只要心里想着父母,别的都是虚的。对父母不好的人,阎王爷是不会轻饶他的。”说完,化作一缕青烟不见了。

于是村民们在老头躺的地方,盖起了一间简单的青砖青瓦的小庙,凡是村里有村民故去,夜里便有死者的家属“哭名”,“报庙”,给死者在庙里报上名,跟阎王爷报个到,边哭诉死者生前的种种善举,边烧纸上香,好让阎王爷照顾死者,在阴曹地府少受些罪,多享清福。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死者家属就开始“沾客”。家属们把带来的白纸条,往墙上沾,据说只有死者最喜欢的人,或是对死者最好的人才可以沾上。这虽不是检验是否孝顺的依据,可哪个人能沾上,会被人们夸奖好一阵子。等到纸条沾在墙上,由死者的长子长孙背着那个放纸条的盒子,大家一起离开小庙,回到灵棚里,专门为死者糊的车马人里,“沾客”才算结束。

出殡的那天,村民们把死者送到小庙这里,把死者生前的衣物,花圈,车马人之类的东西,在庙后焚烧了,庙前人们吹笙,敲锣,打鼓为死者送行,孝子们下跪磕头拜谢乡亲们。这小庙也是乡亲们跟死者分别的地方,人们也把祭祀的供品也放在了庙里。这些供品之类的东西,也引来了要饭的流浪汉,他们吃了供品,就睡在了庙里。

不知道是哪个人不小心,引起了火灾,烧坏了门窗。村民们把窗户改小了,把木门拆掉,用砖堵死了。这样没人进得去,省得流浪汉在里面居住,还随便的大小便,把那么神圣的地方弄脏了,破坏了村里的风水。

更奇怪的是,这一间青砖青瓦的小庙,千百年来经历过无数次的水患,地震,战乱,却从没倒塌过,而且小庙周围从来不长杂草野花,只生长一种不知名的,只有两片叶子的小草,它见证了尹村的盛衰荣辱,默默地过了一年又一年。

“文革”的时候,来了一帮红卫兵“破四旧”,拆了这座小庙,前些年人们在那里盖了房子,那些残破的青砖青瓦,被人们当垃圾拉走了,只留下下了尹村音乐会里“车弓溜”的曲谱,如今有人死了,出殡的时候一帮爱好音乐的老头,敲锣,打鼓,吹笙,为死者送殡。一直送到村口,孝子们磕头谢过以后才算完。人们路过小庙遗址的地方,还是忍不住停停看看,念叨着“尹村的小庙没门”。

尹村的小庙虽然再也看不见了,可“尹村小庙没门”这句俗语,人们总也忘不了,会一辈一辈传下去,村民们孝敬父母的风气也会一辈一辈地传下去……

尹村老照片

本文作者宫备战先生

往期经典回顾

回家的路还找得到吗,你?

最后会去哪里?

生命中许多东西可遇不可求

爱若微尘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说清楚

间三千事,淡然一笑间

有来日方长,只有时光匆匆点击播放往期精选▼

1.我已是,人间多情客

2.风中,听一树花开

3.又是槐花香

4.致橡树

5.不负花开

6.大渠吟

7.且听心吟

8.紫燕携春到我家

9.心中有景,便花香满径

10.像我这样的人……

11.看透,便是最好的人生

12.爱是一生的相守

13.春风十里杏花新

14.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15.我的爱,已为你化成寂寞的海

16.做一个孝顺的人

17.桃花梦

18.妈妈的包子

19.人生没有“要是”

20.那年的露天电影

21.我也像你一样

22.一盏孤灯亮在黑夜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