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那些特征 http://pf.39.net/bdfyy/jdsb/160324/4800901.html年10月的一天,辽南*区两个解放*战士正在游动放哨,突然发现前方走来一个身穿国民*少校服装的人。两人有些惊讶,一个国民**官独自一人跑到解放区来干什么?
一个战士说:“管他那么多,先抓了再说!”只见两名战士一人占据有利地形,另一人悄悄隐蔽在路边。等国民*少校接近时,战士从路边冲出来,用枪指着他说:“干什么的,举起手来。”
看到黑洞洞的枪口指着自己,国民*少校却没有表现出一丝惊慌,他举起手笑着对战士说:“同志,误会了,自己人。”
战士瞧了瞧他身上的*装,一脸轻蔑地说:“谁跟你自己人,老实点跟我去改造营里见你的同志们吧!”
一听要被押去改造,国民*少校有些着急,大声说道:“我要见首长,请告诉首长我的代号是,可向中央情报部查明我的身份。”
两名战士听得目瞪口呆:“来头不小啊,开口就是中央,难道真是自己人?”于是,他们把俘虏的少校送到连部,随后又送到营部,最后送到辽南*区司令员吴瑞林面前。吴打了几通电话,联系到中央情报部,得到答复确有此人。
两个星期后,辽南*区又将送到辽东分局所在地通化。辽东分局书记兼*区*委陈云、*区司令员肖劲光亲自出面接见了他。
这位自称的国民*少校到底是什么来头,能够惊动辽东分局最高领导人?
青年时期的赵炜
01代号的由来
他的名字叫赵炜,年出生于河北文安县。由于家庭贫困,赵炜很小就出去当学徒工,四处闯荡。抗战爆发后,日*残忍杀害我国*民。山河破碎,不愿做亡国奴的青年纷纷参*保家卫国。
年轻的赵炜也打算学习*事报效国家,他辗转来到大后方桂林,考入中央*校第六分校(按入学时间算属于*埔第十六期)。
第六分校前身是桂系按照*埔办学经验在南宁创办的*事学校,完全被桂系掌控。抗战爆发后,桂系才将该校交给老蒋,后因校区遭到日*轰炸搬到桂林。
按照惯例,*埔学生毕业时,老蒋都要以总校校长身份出席讲话,意在彰显毕业人员皆是自己的学生,便于日后笼络控制。同时学校还要以老蒋的名义赠送毕业学员“中正剑”。
毕业典礼那天,赵炜不仅见到了老蒋,还领到一柄精美的短剑,挂在身上让他觉得无比威风。
毕业后,赵炜被分配到李宗仁的第五战区担任机关枪连见实排长。由于他所在的团是个补充团,专门负责训练新兵,没有上战场的机会。这让赵炜感到无比失望,他参*就是为了上阵杀敌,保家卫国。
于是他便前往陕西打算投奔已经担任师长的*校总队长,但到了陕西却被狠狠地训了一顿:“*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怎能因个人喜好擅自脱离岗位呢?”
赵炜只能灰头土脸地回到第五战区,不过此时他已经丢了工作,只能去找在第五战区司令部当参谋的同学朱建国想办法。
朱建国把他介绍到第五战区绥靖组,这个组其实是专门对付中共的。即便抗战期间国共合作,但国民*从上到下其实从未放松过对中共的警惕和排斥,原先明面上的争斗变得更加隐蔽。
要对付中共,必须要先对其有所了解,最好的了解方式就是看中共的理论书籍。同时,在工作中赵炜也时常能缴获一些中共宣传手册。所以阅读进步书籍成了赵炜工作的一部分,他渐渐被共产*的理论折服,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实,这一切都是朱建国的安排。他们经历过同样的岗位,朱思想转变比赵炜更早。
抗战胜利后,赵炜调任东北保安司令部少校参谋。他赴职途中路过天津,专门去见了老同学朱建国。此时的朱建国公开身份是国民*第十一战区少校参谋、代理作战科长,真实身份是中共地下*员。
赵炜
朱建国对赵炜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经过一番的简单的试探后,他认为策反赵炜的把握比较大。于是便向赵炜坦白了自己的身份,邀请他参加情报工作。果然,赵炜听了很高兴地说:“我早就在等这一天了。”
年3月,经请示组织同意后,朱建国安排赵炜到石驸马大街89号一个姓王的朋友家中与组织接头。北平地下组织派出一名叫“王石坚”的情报员与赵炜碰面。
一开始赵炜提出想到延安参加革命,但王石坚劝他说:“你去延安顶多当一名营长,在目前的岗位上为组织收集情报作用会更大。”此后,王石坚又与赵炜见了两次面,向他介绍了情报工作纪律,并交给他具体任务。
王石坚反复强调:“你的工作岗位极为重要,不要万不得已,不能轻易撤离。”
两人最后一次碰面是在一个澡堂子里,王石坚露出满身伤疤告诉赵炜:“这是被敌人逮捕后用刑留下的,革命者就算死也不能出卖自己的同志。”赵炜被王石坚坚定的意志深深感动,决心以他为榜样,誓死不出卖组织的信息。
王石坚将发展赵炜的情况报告给李克农,李克农亲自批准赵炜的代号为“”。
年3月,王石坚派地下*员到沈阳与赵炜取得联系。此时赵炜已担任国民*东北保安司令部机密室的主管少校参谋。他负责的工作非常多,包括标示司令部的作战形势图、编订各*兵力及驻地表,每月还要编一本团以上兵力及驻地表。
这些重要情况,都由赵炜交给组织。联络员到达沈阳时,敌*正在制定第四次进攻临江的作战方案。赵炜将这一重要情报交给联络员,最后送到陕北,为解放*粉碎敌*进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鉴于赵炜的重要性,组织又安排情报员沈秉权夫妇在赵的住所附近设立了一个秘密电台,专供其与延安的联系。
02一份假电令致敌主力覆没
说起赵炜提供的这份关键情报,不得不提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最经典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
东北战场
抗战胜利后,八路*率先挺进东北。但解放战争初期,我*实力仍比较弱,敌*进入东北后,我*难以立足。主力部队撤退至松花江以北地区休整,南满地区仍留有部分兵力牵制敌*。
敌*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杜聿明提出“北守南攻”策略,试图清除我南满根据地再一举北攻,接连数次对南满根据地发起进攻。但当时敌*在东北战场兵力不足,且东北地区河流密布,铁路线又常常遭到我*破坏,大兵团难以机动。
为此东北局提出“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应对策略。即敌*主力进攻我北满时,我南满根据地就主动出击进攻敌*后方。当敌*进攻我南满根据地时,北满根据地则跨过松花江进攻敌*长春等重要城市。使敌*疲于奔命。
尽管这套战术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南满根据地实力毕竟太弱,遭到敌*进攻后损失太大,根据地信心产生了动摇。关键时刻,东北局派陈云、肖劲光到南满任职,他们广泛动员,最终坚定了留守南满的决心。
敌*第四次进攻临江,大规模调集部队。赵炜不仅事先将敌*计划交给了组织,还及时发现国民*进攻主力第13*的调动。这是一支全美械部队,战斗力不容小觑,*长石觉是一个非常骄狂的将领。
13*到达沈阳时曾短暂休息,为了弄清其具体出发时间,赵炜以看望同学为名,登上13*的列车找到在该*司令部担任参谋的同学,两人交谈了许久。恰巧石觉赶来,看到赵炜立即严声质问道:“你是何人,怎么上车的?”
赵炜虽然表明身份,仍然遭石觉怒斥一番。不过能搞清敌*行动时间,赵炜内心仍感到非常高兴。他回到参谋处后,立即拟定了一份发给13*的电令,大意是让其立即进入阵地强攻兰山制高点。该地非常险要,三面环山,我*早已在此布下口袋阵。
这份电令并不是敌*高层下达,而是赵炜自己编造的。赵炜平时就负责起草电令,参谋部门人员较多,战时又有各种情报和电文,赵炜拿去审批签字时,他的直属上级并没有询问是谁下达的命令。
有了第一个领导签字,电令便能一层层往上传,最后这份赵炜编造的假命令却得到了敌*层层签批,成了一份真电令。
直到数十年后,石觉仍然在回忆录中对杜聿明的“瞎指挥”耿耿于怀。他说原本拟定三路纵队、重点在左翼的阵型进攻,但中途杜聿明强令改为左右两路纵队进*。当时13*刚到前线,部队尚未完全集结,也来不及休息,就被强令发起进攻。
于是,石觉的13*被一步步诱入我*的口袋阵。待石觉发现解放*主力全集结在左翼时,急电司令部请求右翼部队立即转向增援。但为时已晚,而且增援部队在途中又遭到解放*阻击。十多个小时后,敌*89师及54师团被全歼。
据解放*战报统计,此次战役俘虏敌*副师长以下官兵余人,缴获一大批武器装备,而我*损失极小。13*是敌*进攻的主力,主力被歼灭后,各部只能纷纷撤退。
这是敌*最后一次对临江发起进攻,此战之后敌*再也无法集中兵力发起大规模进攻。相反我*实力不断壮大,转入战略进攻,掌握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不久后,杜聿明也以治病为名被撤职。
石觉在回忆录中数次痛斥杜聿明,只是他一直不知道自己收到的是一份假命令。战后,杜聿明派人调查发现电令是赵炜起草,但赵炜坚称该电令有各级领导签字,是符合程序的。最后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石觉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是东北战场的关键转折点,战役获胜主要依赖战士们的英勇作战和各级将领的灵活指挥。但赵炜提供的情报,同样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帮助。在随后的四平战役中,赵炜又将敌71*的防卫图,新6*、新7*增援部队的兵力部署等重要情报交给组织。
四平战役后,敌*在东北仅剩少数据点,只能由全面防御改为重点防御。为此司令部要求参谋处制定一份“东北重点防御计划”,这个任务最终又被交给赵炜。他制定出来的计划,得到接任杜聿明的陈诚同意,陈诚命令赵炜携带该计划到北平交给老蒋过目。
在出发前,赵炜到地下组织秘密联络点传递情报。当他走到门口,发现联络点的窗帘全部拉上,顿时吃了一惊,这是联络点出事的信号。他立即折回住处,为了打听情况,他冒险找到另一位潜伏在敌*中的地下*员。
原来联络点的沈秉权被捕,并从其住处搜出一张手绘*事图,那张图正是赵炜绘制。联络员被捕又查到了重要证据,对赵炜来说已是万分凶险,一旦沈秉权招供,他是插翅也难逃。
紧张、恐慌是难免的,但作为一个优秀的情报人员,赵炜还是沉下心来分析。沈秉权的妻子并没有被捕,说明敌人知道的情况不多。自己所处岗位重要,不能轻易放弃。他想起在澡堂里看到王石坚身上的满身伤疤,相信共产*人有强大的意志,沈秉权不会轻易供出自己。
最终,赵炜决定坚守岗位观察情况。正好他要去北平,届时再与北平地下组织联系打听情况。10月7日,赵炜乘飞机来到北平,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去送情报,而是找到一位叫纪启仁的老同学侧面了解北平情况。
03惊险逃离
两人见面后,他才知道原先介绍自己进入情报系统的老同学朱建国身份暴露已经被捕,此外还有十几名潜伏在敌*中的情报人员被捕。赵炜已经与组织失去联系,无法获知北平具体情况,不敢贸然行动。
他猛然想起王石坚曾说过,万一联系不上组织就去报子街裤资胡同8号找一个叫王啸的同志。赵炜找到王啸时才得知北平地下组织也遭到破坏,他向王啸请示是继续留守还是撤离,因为自己很可能也暴露了。
王啸并没有给出答复,他们约定第二天见面再谈。但第二天,赵炜走到王啸家门口时,发现外面站着几个特务打扮的陌生人。很显然王啸也出事了,这时的赵炜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
其实当时赵炜并不知道,北平发生了震惊老蒋的电台案。此前,*统利用10多辆电台侦测车,检测出中共驻北平秘密情报站,并抓获了站长李*宣等人。李*宣供出了西安、沈阳、承德等地的情报站。
北平
随后,在西安的王石坚意外暴露,他准备前往北平打探情况时被捕。王石坚被捕后,也自首交代了以其为领导的华北、西北、东北情报组织。中共北方情报系统遭到大规模的破坏。
赵炜并不知道王石坚被捕,他仍然记着王说过的话:“岗位重要,不能轻易撤离。”赵炜把防御计划交到北平行辕后,硬着头皮买了回沈阳的机票。
赵炜保持着高度戒备,下飞机后并没有回家,而是到了未婚妻家中。他决定打一个电话到单位试探情况,接电话的是新上任的卢科长。这位卢科长一听是赵炜,语气变得有些激动,连忙问:“你在哪?怎么不回来上班。”
赵炜意识到自己可能暴露了,说自己下飞机后发烧,正在未婚妻家中休息。卢科长又连续问了三次赵炜未婚妻的地址,并说要用笔记下来。这使赵炜更坚信自己已经暴露,挂完电话他立即叫了一辆马车,到了沈阳旧城区。
赵炜找到一家商店,向未婚妻家中拨了一个电话。接电话的却是卢科长,显然他已经带人找到赵炜未婚妻家中。医院看病,说完朝未婚妻的单位跑去,想带未婚妻一起出城。遗憾的是,未婚妻在五分钟前已经下班回家。
再返回未婚妻家中已无可能,他只能一个人朝城外的解放区走去。赵炜对敌*防区兵力部署了如指掌,知道应该怎么走才能穿过敌*封锁。一路上,赵炜爬山涉水,几户热心农民为其提供了食物。
在渡过太子河时,岸边突然出现两个国民*士兵,大声叫道:“站住,去哪?”赵炜身上仍然穿着*装,非常镇定地说:“我是52*随*参谋,奉命到前方察看地形,你们是哪部分的?”那两人是地方保安部队,见到穿着一身将校*服的赵炜,立即立正敬礼,找了条船把赵炜送到河对岸。
过了太子河就是解放区,赵炜有惊无险地找到组织,并受到了陈云和肖劲光的慰勉。最后,赵炜被安排到大连情报处工作,解放后赵炜一直在情报部门工作,直到年离休。
离休后的赵炜在为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04小结:
其实在北平时,赵炜已经与组织失去联系,他完全可以决定自己的去向。若只考虑个人安危,他完全可以去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但是,他却毅然返回沈阳,因为他的工作对组织来说极为重要。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在危险的时候,越能考验一个人的忠诚和信仰。赵炜无疑是一位忠诚的地下*员,尽管他冒险回沈阳并未获得任何有价值的情报,但他的选择向世人展示了共产*人绝对忠于组织,不畏牺牲的伟大精神。
这笔无形的财富,与*事情报一样重要。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