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川原名董明魁,是一位长寿的武学大家,在其漫长的一生中致力于传播武学,弟子无数,在其墓志铭中的弟子就达到56位之多,董海川被认为是现代八卦掌的创始人,因为其教授学生的时候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所授内容是有所区别的,所以后来形成了八卦掌的各个流派。
「武医日记」董海川那神秘的师父谁?
董海川生于清代嘉庆年间(-),河北省文安县米家坞人,幼年喜学各家拳术,及长访师江南,在九华山下见一壮汉盘树绕行,顺逆转换之间辫子竟可立起(气血充足的表现),便向前询问。壮汉指引董海川去其师父云盘老祖处。自此,董海川在九华山云盘老祖门下学艺,历经几个寒暑,尽得其艺;临别时师父赠双钺并叮嘱:武艺已经是高手中的高手,但转掌(当时还没有八卦掌这个称呼)这门练法并不完善,你要把它完善起来并发扬光大。
董海川的一生就差不多被写进去了,但是,对于董海川的师父谁,却只是写到,游历到九华山的时候遇到了世外高人“云盘老祖”,云盘老祖将其收归门下,董海在九华山跟随云盘老祖学习武艺多年,得到了云盘老祖的真传。学成之后,董海川下山回到了家乡。这九华山的“云盘老祖”被一笔带过,未曾细说他的师父是谁。
而这云盘老祖是什么来历呢?
光绪三十年()碑文:
“生有神力,幼以武勇名乡里,弱冠后技益精,访友于江皖,迷失道入乱山中”,“比回视,则烟云飘渺,已无其处”。
孙禄堂年《八卦拳学》:
“八卦掌,不知创自何时何人,闻有董海川先生者,精技击,好遨游,当涉迹江皖中遇一异人传以此技”。
姜容樵年为*柏年《龙形八卦掌》一书作序:
“海川先生访道于江南渝花山,遇修士,授以河洛书图,教以八卦艺圃,是为八卦掌之始”。
民国十九年()立石董公墓志:
“力大貌奇,方腰骈肋,素好技击,勇武过人,弱冠后,侠游江南九华山上,得遇仙传艺,遂大精”。
年出版的徐哲东先生著的《国技论略》中在谈及“八卦掌“的历史源流时说:”此门拳术,不知创自何时何人。闻有海川者于江、皖间遇一异人传授此技。”
孙锡昆《八卦拳真传》年版:
“董师勇武过人,赴江皖访友,为得道之高人引入山中,授以八卦掌法”。
吴图南年所著《国术概论》:
“尝于山中遇道士毕澄霞者,见其演习穿掌于青石之上,伶俐活泼,轻巧动人,遂师事焉,山居三载,造诣颇深,创八卦掌,以教后世,盖因海川精究名家拳术,融会贯通,结晶得此,其术之精不亦宜乎”。
年出版的《国术源流考》中说:“八卦拳亦名八卦掌”,“此拳始自何时何人,无可考。”
此期间,金警钟编集的《国术名人录》中说:“董海川学艺于安徽九华山中。”
年出版的任致诚先生著《阴阳八盘掌法》前清文生杨同源的《杨序》中说,文安任致诚先生“其师为李振清先师(指霸州苇家营人‘燕子李’)振清先师与董汉清先师(即董海川),同为董梦麟先师之高足”。任在《自序》中说,“李辞师北旋,董谕之云:‘前数年,有文安县朱家坞董老公者,与余联为宗族,曾学得此艺,汝到家后,对余所授之拳如有不明之点,可就彼请益,余名彼为董汉清。’”
通过以上前后跨度五十余年,不同历史时期的资料对比,今人不难清楚的看出,后世对于董海川早期的江南学艺,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认识过程。但是对于董海川的师父是谁仍然是一个谜!
今八卦门弟子更多是比较倾向于源于九华山的道人,说到九华山道人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所谓的毕澄霞、毕云震、云盘老祖等,实为碧月侠、碧灯侠、碧尘侠三人
一野鹤道人,一名毕云霞,或云避月侠,白发老人,籍贯未详,道号还丹子。云盘老祖也就是毕澄霞,或曰避尘侠避灯侠,籍贯未详,静养九华山。此二人为同胞兄弟。野鹤道人传宋德厚(宋唯一),奉天镇县人,在医巫闾山静养。……唯一卒于民国十四年()冬间。毕澄霞传董海川,顺属文安县朱家坞人。
董海川在少年遨游时,一日,他游安徽青阳九华山时遇见了道士碧尘侠(人称云盘长老),见其年虽老迈,却鹤发童颜,步履如飞。董见其演习穿掌于青山之上伶俐活泼,轻巧动人,异之,遂拜以为师,山居三载,尽习其技。三年后又随师到师叔碧灯侠(郭济元,人呼铁拐道人)武当山处,由师叔传教其兵器。
二由此可知:以前所谓的云盘老祖或是毕澄霞、避灯侠、毕云震、避月侠等,实为碧月侠(俗名马云程)、碧灯侠(俗名郭济元)、碧尘侠(俗姓马,具体名子不详)三位道门师兄弟。他们同在九华山太极洞修炼习武,得道后,云游天下。云游中,碧月侠传了弟子宋唯一,而碧灯侠和碧尘侠传了董海川。后人有言董海川创造了八卦掌,实为误传。碧氏三侠后又陆续回归九华山燕子洞羽化成真身。九华山本是僧道同居之地。他们羽化后被制成贴肉金身藏于九华山燕子洞中。以前,包括燕子洞在内,九华山共有僧道贴肉金身8个,所有金身都有僧道弟子轮代守护。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本世纪60年代中期。
文革开始后,附近瓜坑小学某教师带领“红卫兵”将燕子洞碧氏三侠和龙池庵华德法师等贴肉金身一齐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