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古建
霸州古城鼓楼(年)
霸州历史文化古建
霸州古城内有鼓楼一座,鼓楼又称霸台,是北周及宋代时的点将台,后塌毁。年重修,在县衙东跨街而建,台高约两丈,有洞门可通车辆。台上建三间两层楼一幢,额悬巨匾,书“畿南第一楼”。年,被国民党县长陈蕴璞焚毁。宋人称:“此固三关之锁钥,实则冀中之机枢”。《水浒传》第八十回“吴学究智取文安县,宋公明夜走益津关”中的益津关,说的便是我们霸州城。“杨家将”抗击辽国侵犯的故事也源自古老的霸州。霸州古城墙金元时期为土城墙,明朝时期不断加固,形成土里砖表,设东门、北门、南门,西不设门,相传为避西来之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多彩的文化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了解,目前我市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在各级文保单位中,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8处,其中王家大院、张家大院、信安龙泉寺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
胜芳三宗宝——戏楼、牌坊、文昌阁
戏楼今昔对比
胜芳戏楼又叫“九成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时重修,20世纪60年代被毁,年复建。最大的特点是整个楼顶前部仅使用两根立柱支撑,椽梁长约15米,给人以危而不险、气势恢宏的感觉。
牌坊今昔对比
牌坊顶部斗拱采用古代建筑绝技“难人木”技法,不用一钉、一榫、一铆,完全靠木制件啃咬相连、浑然天成;牌楼底部四根支柱没有采用传统三角支架固定方式,而是采用“立石抱柱”的独特方法,使整个建筑看起来峭拔挺直,坚不可摧。
文昌阁今昔对比
文昌阁,位于中亭河畔,高20.8米,共分三层,两层楼檐,层层内敛,绿琉璃瓦四尖攒顶,最上部为金色宝顶,楼顶倾斜度在50度以上,顶面向下铺展开来,生动欲飞。始建于年,明清时期多次修缮,过去是学子应试前拜祭以求考试顺利的地方,也是重阳节人们登高的去处。原建筑年倒塌,后依照原貌重修。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今昔对比
王家大院雅号“师竹堂”,坐落于胜芳中山街北,始建于清光绪六年(年),房子主人姓王名子坚。宅院原含有四个小院,东北角小院为欧式建筑、东南角小院为非式热带风格建筑、西北角小院为中国传统清式建筑、西南角小院为进大门前院,欧式门窗,四面回廊。整体建筑汇集了西方的拜占庭、中国的歇山坡顶以及非洲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交映生辉,在国内独有,堪称现代建筑美学的小“博物馆”。在抗日解放战争时期,王家大院曾经留下过许多可彪炳千秋的事迹和感人的故事。年至年为中共胜芳市委办公用地;年,胜芳两次保卫战作战指挥部设在这里;平津战役期间,该院是聂荣臻、杨成武、刘秉彦解放天津的指挥部。
张家大院
胜芳张家大院位于胜芳镇中山街南侧,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建于清道光十年(年),原房主为胜芳八大家之一的聚兴堂张家。天津解放前夕,在这里开办了接管天津市干部培训班,培训了大批进津接管干部,天津电台也在此院诞生。解放后,张家大院多次被电影、电视剧组作为古建房屋拍摄外景用,如电影《小兵张嘎》、电视剧《血溅津门》、《燕子李三》和《龙嘴大铜壶》等。文化之意,在于教化,长于熏陶,释放情感,与文化设施和历史传承紧密结合,润物无声、直抵人心,在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让霸州文化在我们的欣赏与保护中绽放更加自由绚烂的创造之花,结出馨香怡人的文明之果。来源:霸州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