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嘎:历史学(历史地理学专业)博士,教授。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同年入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学、城市史、环境史,目前正集中开展水患语境下华北城市环境史研究和明清民国时期山西治所城市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资助项目各1项。出版专著2部。在《考古》《清华大学学报》《历史地理》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摘要:明清时期今京津冀地区的城市水患现象频繁且严重,明显超过同期的山陕*土高原地带,堤防被冲、城墙倾圮、庐舍坍塌、民众殒命、城市为沼的情形时有所见,其中以海河流域南系表现最为突出。地方社会的防治举措丰富多元,既有极端的应对手段,诸如避水迁城、调整*区等,亦有常规的防水策略,如筑堤修堰等,也不乏改徙河道、开挑引河、凿渠泄水、水车排水等较具地方特点的方法。其中以修筑护城堤堰最为普遍,迁城避水的极端应对也十分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