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里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index.html舍
得
征
文
以爱之名,创造美好生活
文
安徽李志红
天边一抹云霞,山坡开遍桃花,其景诱人,其香气亦袭人。此时,一男一女漫步在山间,幸福的笑容浮现在他们的脸上。曾有这样一个传说:若两个相爱的人漫步于桃花山,那他们的孩子一定会美丽可爱。也许,他们是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吧。
据他们的邻居说,那女人还有三个多月就要当妈妈了。对于每一个女人来说,做妈妈都是一件幸福而美好的事。而她,沐浴着灿烂的阳光,静待新生命的来临。她的丈夫,对她呵护备至,生怕她出什么意外。他们时而在院子里吟诗作对,时而沐浴在阳光下,时而欣赏美丽的桃花。终于,等到了那一天。
阳光正好,桃花正盛。屋子里传来了婴儿的哭泣声,他乐得合不拢嘴,她虽虚弱,可她的脸上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是一个女婴,她果然生得美丽可爱。肌肤白如雪,眸子黑又亮,嘴唇红如血,鼻子高又挺。他们给她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暮雪”。小女孩在他们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可不幸之神叩响了他们家的门。
女孩在四岁时被查出患有艾滋病,他们内心极度痛苦,却又不知所措。有个老妇人对他们说:你们的女儿命中注定会有此一劫,你们只有把她送走,让她远离你们,她才可摆脱一切牵绊,或许可以快乐地生活下去。女人听了,哭得撕心裂肺,男人忍痛将女孩送到了孤儿院。因老妇人说他们要远离女儿,他们把女孩送走后便远走他乡。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他们仍放不下患有艾滋病的女儿,他们要用另一种方式去爱自己的女儿。也许他们与女儿今生今世不会相见;也许,他们的女儿不再记得他们的模样;也许,他们相遇如路人。
不知何时,小镇上有了一个小小的收容所。收容所里都是一些患有艾滋病且无家可归的人,而收容所的经营者则不求任何回报,悉心地照顾他们。而且,经营者还不时地传播一些有关“关爱艾滋病人,消除歧视,包容理解”的言论。大家庭总是温暖的,也许,这些艾滋病人在陌生人的眼里就是不能接近的怪物,可在这个小小的收容所里,他们之间并无多大的隔阂。这些艾滋病人在经营者的悉心照料下,逐渐摆脱心理阴影,开始正常地生活。
小镇上有一处很美的地方,叫桃林。当男人和女人经过时,就又想起了他们的女儿。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可还好?想着想着,女人泪流满面。即使他们在小镇上开了收容所,帮助那些和女儿一样的艾滋病人,可这仍弥补不了他们内心无法照顾女儿的缺憾,那份父母与女儿之间的爱是任何爱都替代不了的。当女人想起自己的女儿时,脑海中竟浮现出另一个女人的画面,这好像是她的妹妹,多年未见,她生活得怎么样?自女人的父母不幸去世,她便与妹妹相依为伴,二人感情甚好。若不是女人有了爱她的丈夫,她们可能会一直在一起生活。想起陈年往事,女人更是伤心,男人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为她擦眼泪。
夕阳如血。他们又回到收容所,看着一大家子的人,女人尽量让自己流露出开心的笑容,掩盖内心的伤痛。不知不觉,这些艾滋病人已不再像以前一样混日子,他们也和男人女人一起劳动,一起享受着家的温暖。也许,他们还是会被陌生人当作可怕的怪物,但他们坚信,总有一天,他们会被接受,会像正常人一样快乐地生活。男人和女人还在为艾滋病人的事奔走。他们为了使“关爱艾滋病人,消除歧视,包容理解”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做了一系列的努力。
他们用虽不专业但还能拍摄的摄影机拍摄了他们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画面:一群不求名利、只想简简单单地活着、为别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的人在默默地劳动。他们用笔写了很多标语,意在唤起更多人内心的温暖。他们用言语传递温暖,用行动诠释大爱。
也许,小镇上的人都是有爱心的人,也许,是他们的行为感动了小镇上的人,总之,无论如何小镇变得更加温暖,无论是不是艾滋病人,大家都相处得很融洽。但女人内心仍牵挂着女儿,不知远方的她,可还记得她的父母?
在离小镇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小山村里的人都很穷,没钱供孩子上学,所以,小山村里的孩子基本都不识字。不知何时,小山村里来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她还领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她开始在小山村创建学堂,因创建学堂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而她无法支付这笔费用,只有暂时在一间小茅屋里开设学堂。小山村的孩子们都不识字,也不知道学堂是什么。女老师一家一户地解释上学的重要性,家长们也决定不能再让孩子像自己一样窝在小山村了,只有上学识字才是更好的出路。女老师带来的女孩患有艾滋病,她很自卑,不喜与人接触。女老师想让她与同学们相处一下,让她能与人正常交流沟通。当女老师告诉女孩她能和小山村里的孩子一起上学时,女孩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到了开学的日子,同学们都来学堂上学了。女老师和女孩一起走进教室,同学们的目光中充满惊喜。女老师把女孩介绍给同学们,“她叫‘雪儿’,性格有点儿孤僻,希望你们多与她交流。”在刚开学没几天的时候,女孩与同学们并不熟,但相处了几天后,他们开始交流。但有一天,所有的同学都远离女孩,不再和她一起学习,也不再和她一起交流。女老师经询问才知道,是同学们的父母告诉他们女孩患有艾滋病,不许他们和女孩接触。女孩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冲击。女老师并没有就此接受命运对女孩的不公,她决定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女孩,让同学们学会“消除歧视,包容理解”的道理。
女老师知道孩子的内心是最善良、最纯洁的,所以她决定让孩子的心田充满爱,不再歧视女孩。把善良的东西注入人的心灵总是会经历那一些坎坷,但时间是最好的保证。无论忘记什么,亦或是接受什么,都需要时间。女老师开始动手制作精美的贴画,在上面标有“消除歧视,包容理解”的字样,她把贴画发到每个同学手中。她还组织进行了“关爱艾滋病人,创建和谐小山村”的演讲活动。她还开了一次座谈会,她和女孩坐在中间,孩子们围着她们,她耐心地叙述女孩的境遇,动员孩子们与女孩交朋友。于是,在女老师的努力下,孩子们消除了对女孩的歧视,也理解了她的遭遇。学堂又重新充满活力,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女老师感到欣慰。
春天到了,女老师打算组织一次春游,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一点儿欢乐。她的这一想法得到孩子们的一致同意。于是,一支春游的队伍组建起来。他们春游的目的地就是小镇。
一天,安静的小镇上多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其中有一个十二散岁的女孩,还有一些七八岁的孩子。女老师领着他们去了小镇上著名的美丽桃林。在踏入桃林的那一瞬间,孩子们被美丽的桃花惊呆了。他们欣赏着桃花,和自己的小伙伴诉说内心的喜怒哀乐。在桃林深处,女老师发现一男一女正坐在石凳上,走近一看,那女人竟是自己分离多年的姐姐。姐妹二人抱头大哭,诉说想念的话语。令女人吃惊的是,妹妹身后竟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她又想到了自己那不幸的女儿,她便向妹妹打听那女孩的身世。经妹妹叙说,她竟觉得这女孩像是自己的女儿。连两人的年纪都相符,看这女孩的模样,虽和小时候不太一样,却也是很相像。女人记起自己曾挂在女儿脖子上的玉佩,上面刻着一个“雪”字。她走近女孩,女孩的脖子上果然挂着那块玉佩。女人惊喜地抱住女孩,激动地哭了起来。女孩不知发生了什么,只是站在原地发呆。
女人和男人带着女老师一行人来到了他们的收容所,女人对女孩说明了她的身世缘由,女孩看到了一些和她一样身患艾滋病的人。她懂得艾滋病人内心的痛哭,她在女老师的教导下,也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关爱他人。女孩决定留在父母身边,同父母一起关爱艾滋病人,消除人们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唤醒人们的包容理解之心。
女老师在女人的一再挽留下,还是决定回小山村去教孩子们读书。她相信这些孩子在她的教导下能够像女孩一样去关爱他人,能消除歧视,能包容理解他人。
又是一年春来到,桃林依旧美如画
作者简介:李志红,女,90后,山东东营人,安徽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爱好阅读写作。
“舍得杯”鲁仲连文学奖
全国征文启事
为进一步落实*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繁荣文学创作,增加文化自信,特举办“舍得杯”鲁仲连文学奖全国征文活动。
鲁仲连(公元前约~前年)又名鲁连、鲁连子,战国时齐(今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冯官屯镇望鲁店村)人。他是战国末年著名的平民思想家、辩论家和卓越的社会活动家。留下射书救聊、义不帝秦等历史佳话。
舍得酒是“中国名酒”企业。曾获得多项国际国内荣誉和奖项,是中国第三家白酒行业A股上市公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唯一获得“中国质量鼎”“中国用户满意鼎”,双鼎白酒企业全国唯一地理标志幽雅风格国标特级酒;是中国第三家荣获“全国质量奖”的白酒企业;是中国第一个打造生态酿酒工业园的标杆企业。
一、征文主题
要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敢于奋斗、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要充分体现文学性,丰富性,多样性,表达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地实践与探索。
二、征文体裁
小说、散文、诗歌。(短篇小说不超过1万字、散文不超过字、诗歌不超过行。所有参赛作品均为原创,没有在任何平台、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