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看的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高法鉴部长的几件小事
采访刘伟武老人缘于他的一篇来稿。那是一篇回忆老战友的文章,文中写道年他在新疆*区宣传部当干事(后转业分配到农一师)。当时我想,这位老人也许知道不少那个年代的故事吧,于是就采访了他,刘伟武老人今年86岁,气色还不错,声音洪亮,记忆力非常好。老人写了一辈子文章,是个性情之人。当我表明了采访动机后,他略一沉思,就慷慨激昂、滔滔不绝地一气给我讲述了四个小故事,讲得满脸泛红。
在延安时期的父亲(高亢提供)
一、为陶峙岳当了一次随行秘书“
年,我从阿山*分区宣传科调到新疆*区青年部。记得五四’青年节快到了,部里安排我写些标语。我正在专心书写标语时,宣传部部长高法鉴来了,他见我书法不错,就夸奖了几句。后米,他推荐把我调到宣传部,我具体的工作是负责理论教育。
二、“有一天,二十二兵团司令员陶峙岳来到宣传部,说他写了一篇文章,让宣传部的秀才们改改,改后交给王震司令员审阅。高法鉴部长将文章交给我,让我修改。我记得文章大意是揭露国民*旧*队的贪污腐化行径,可文中的很多用语还是旧*队的习惯用语,我就将这些全都改了过来。当时我看了很多领袖书籍,如《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毛主席选集》等,于是我引用了不少领袖的警句,使得文章增色不少。改好后,我将文章交给高部长。他看过后,经请示陶司令员,又呈给王震司令员。后来听高法鉴部长说,王震看后,很满意,说刘伟武是个秀才。不久,这篇文章发表在《解放*报》上。
攝于40年初春,部队在山西吕梁兴县
三、后来有一天,高部长通知我跟随陶峙岳将*到北京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当时我听说王震司令员有批示,几十年后我才有机会将这份批示复印了一份”(说着,刘伟武拿出了批示的复印件,上面写着:曾涤同志:请宣传部派刘伟武随同陶峙岳同志去北京参加人大会。王震2月4日。在批示的左下角,曾涤写道:请高法鉴同志通知刘伟武去报到。2月28日。)
那时,大家都听说,陶峙岳选秘书有三个条件
/p>
一是书法好;二是文章好;三是岁数稍大些为好。当时王震司令员之所以选我,现在想来大概还是因为我为陶司令修改的那篇文章吧。除了第三个条件我不符合外,其他两个条件我都符合。那时我的心思都扑在工作上,根本不注重仪表,冬天懒得洗衣服,看到外面下雪了,就将穿脏的衬衣挂在树上,还美其名日‘雪洗’。我的*棉衣胸口上黑乎乎的一大片,油光发亮的。到了北京,陶峙岳司令员专门给我买了一套呢子衣服和一双皮鞋,另外还给我买了一个公文包。这个包至今我还保存着。一到北京的那天夜里,陶峙岳就把我叫到他的房间里,详细向我讲述了他在人大会上发言的主要内容,现在记得主要是加强自我改造。那天晚上,我奋笔疾书,写了一个通宵,天亮时我将发言稿交给陶司令,他看后点了点头,看来是满意的。”
四、我用了一次王震司令员的专车
那时,*区宣传部经常在迪化(现乌鲁木齐)办理论学习班,学员是来自各部队的师、团领导。而讲课的人都是*区领导,王恩茂、曾涤、熊晃等都为学员讲过课。记得有一次办班,有好几百人,可教材要到新华书店去拉。我们宣传部没有车,我就找高法鉴部长要车,他说你自己想办法。我到哪儿想办法?第二天一早就要开课了,可学员的教材还躺在新华书店里。怎么办,怎么办?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治部大院里团团转。后来,我索性一屁股坐到门前抹起了眼泪。可也巧了,就在这时,王震司令员坐着小车到了*治部。他一下车见我在哭,就问:"小刘,咋在这里哭鼻子?"我壮着胆子将拉教材的事说给了司令员,就借用了一下王震司令员的专车。
刘伟武口述张愚整理
高法鉴简历
高法鉴,男,年1月生,河北省文安县大龙华村人。年7月参加八路*,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第3纵队兼冀中*区独立第4支队*治部编辑、干事,第师独立第1旅*治部宣传科干事、报社主编;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区晋绥野战*独立第1旅*治部宣传科报社主编,晋绥野战*第1纵队独立第1旅*治部宣传科副科长,第一野战*1兵团1*2师*治部宣传科科长:建国后,任第一野战*暨西北*区第1兵团*治部宣传部宣传科科长。新疆*区*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代部长兼*区速成中学校长,新疆*区*治部宣传部部长,乌鲁木齐*区*治部宣传部部长,乌鲁木齐*区**干部学校*治部主任,乌鲁木齐陆*学校*治部主任。年9月离休。
年9月被授予中校*衔,年晋升为上校*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年10月荣获《在新疆工作三十年》荣誉奖章,年7月获独立功勋荣誉章。年2月15日在西安逝世。
(高乐民整理)
我母亲49年4月从北京参*入伍,并与我父亲相识。当年即随王震大*一路西征解放新疆。50年1月他(她)们在迪化(乌鲁木齐)结婚。这张结婚照的背景是刚解放的迪化市西公园(后改为人民公园),父母身着的戎装似乎还散发有战火的硝烟。后来为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父亲赋诗一首:
粗衣绑带挂征程,
旧帽破毡显精神。
并肩凝目风姿俏,
冰雪蜜月铸同心。
并将这首革命者的爱情诗篇亲笔书于这张老照片上。至今这张照片一直挂在家中,其中寄托我们对父母的至爱和怀念,更被前辈的革命情怀和浪漫所深深感动。(高亢)
后两张照片是年国庆节。建国70周年,*和国家给活着的战争年代的老同志颁发纪念章。87岁的母亲珍惜这份荣誉,穿上新衣,抬上轮椅,拍下这张照片。
她搬着两个手指,不停的喃语着:"22年了,22年了…”。我们心里都清楚,妈妈是说爸爸已走了22年了,不然也会带上奖章。(高亢)
父亲离休生活中,常有诗作发表,《颂老篇》书法作品,曾在陕西省老年大学书画展上获优秀作品奖。(高亢提供)
年在新疆,母亲着*服照。(高亢提供)
注:以上资料由高乐民提供,未经允许,不可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