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军一少校在东北被俘,报出绝密代号902 [复制链接]

1#

年3月,国民*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制定了一个第四次进攻辽东的计划,拟纠集12个师共计12万余人,在梅河口、三源浦、七道沟、通化、集安、长白山一带与东北民主联*决战,以实现其“北守南攻,先南后北”的战略。在这次进攻计划中,担任主力的部队是13*的89师与54师。

13*是国民*的嫡系部队,首任*长是蒋介石手下八大金刚之一的钱大钧,接任者汤恩伯更是凭借13*拥有了自己的一个派系。时任*长石觉就是汤恩伯的老部下,*埔三期毕业,同时还兼任东北第二绥靖区中将司令官。

石觉在接到杜聿明的命令后,迅速从赤峰将89师和54师调到沈阳。在沈阳停留期间,东北保安司令部作战科机密室少校参谋赵炜来到13*司令部的列车上。赵炜找到在该*司令部任参谋的同学,畅谈阔别之情。就在他俩谈得正欢的时候,石觉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声责问道:“你是什么人?谁让你到车上来的?”

赵炜立即向石觉行了一个*礼,说:“报告*长,我是司令长官部的参谋,到车上来看望久别的同学。”石觉听完报告后,不但没有平息怒火,反而更加大声吼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快给我下去!”这种粗暴行为让赵炜和他的同学都很尴尬,但毕竟他是个中将*长,而他们都是小小的少校参谋,官大一级压死人,也只能忍气吞声。

下车回到司令部参谋处后,赵炜越想越气,随即起草了一道命令:“急电,石*长:你*车运至清原后火速急行*至新宾三源浦,迅速进入阵地,进行强攻,占领兰山制高点,不得有误!”

赵炜起草的命令,经作战科长、参谋处长签字,参谋长赵家骧“画行”、签名,迅速发电13*。所谓“画行”,即批准的意思。13*接到命令后,在清原下车,立即以及行*速度向新宾、三源浦进*。

然而,当13*进入兰山阵地后,却恰好钻进了东北民主联*布置好的“口袋”当中。解放*迅速封住袋口,进行强攻猛打,没多久便全歼89师,师长万宅仁化装潜逃。54师也大部遭歼灭,13*遭受重创,残部纷纷逃窜,东北民主联*各部队乘胜收复一大片根据地,南满地区成为解放区。

一个小参谋,遭到一位脾气暴躁的*官训斥,心生不满便造成了一次如此荒唐的*事行动。这在混乱不堪的国民**队中,似乎也算不得什么奇闻。毕竟一个小参谋随手起草的一道命令,能够连续通过作战科长、参谋处长甚至参谋长的审查,但凡一支稍微有点章法的部队里,都是不可能成行的。

当然,这件事也还远不像表面上的那么简单,一个参谋随手起草的一道命令,为什么就能让国民*一个*那么恰好的进入到解放*提前布置好的口袋阵呢?其原因在于,赵炜的身份除了是国民*东北保安司令部的少校参谋外,还是由李克农亲自布置的一位共产*情报员。

早在杜聿明的计划出炉后,赵炜就将情报送到了该送到的地方,东北民主联*早已做好了应对准备。赵炜也从收到的反馈中大致了解到,在兰山脚下,民主联*已经布置好袋形阵地,等待着来此送死的敌*。兰山地势险要,三面均为高山,呈凹字形,只要敌人进山仰攻,必被全部歼灭。

13*遭到重创后,其他各路国民**纷纷溃逃,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彻底失败。这次战役也成为了东北战场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国民**队不得不从全面进攻转向全面防守,东北民主联*则取得了战略主动。

蒋介石大骂杜聿明指挥不力,杜聿明莫名其妙挨了骂,回到司令部查看这条命令的源头,发现是赵炜起草的命令。然而,赵炜是最基层的作战参谋,起草命令是他的本职工作,至于究竟是谁出的主意,却无从查起。毕竟经手这道命令的还有作战科长、参谋处长,参谋长赵家骧都“画行”通过了。况且作战科里人员众多,且多为*埔同学极为抱团,要查清楚谁出的主意实在太难了。杜聿明作为*埔大师哥,也仅仅是批示“该参应予申斥”,但是从来没有人“申斥”过赵炜。

年,五四运动风起云涌的那一年,赵炜出生于河北文安县,尽管距离北平并不遥远,但赵炜的家庭似乎并未受到运动的影响。从小家境贫寒的他很早就外出学徒,20岁那年为了生计考进了*埔*校桂林分校(六分校),按照*埔的序列,算是第十六期。

抗战时期,由*埔*校变身而来的中央*校在各地办了许多分校,校长全部由蒋介石兼任,而具体负责的则是校主任。六分校虽然在桂林,但从来都不是桂系的势力范围,而是属于中央系。赵炜考入六分校时,校主任是蒋介石的爱将*维,而六分校的毕业生每人都获赠了一柄“中正剑”,上面刻着“不成功,便成仁。校长蒋中正赠”的字样。赵炜毕业时穿着武装带,佩戴“中正剑”,觉得自己很光荣,也很威风。

毕业后,赵炜被分配到的部队正是后来被他设计,几乎被全歼的13*。他在13*担任补充团里的一个排长,曾被选为代表去给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送锦旗,那也是他在13*仅有的“风光”时刻。由于补充团不上战场,赵炜跟另一个同学脱离部队,去陕西投奔曾是六分校学生总队的总队长,他在那里当师长。但当他们千里迢迢赶到陕西投奔时,不仅没被接受,还挨了狠狠一顿训斥,只得垂头丧气回到了第五战区司令部所在地湖北河口。

再回来,赵炜也就没了工作,准备到西北*系统的30*继续当排长,临行前找到在第五战区司令部当参谋的同学朱建国辞行。朱建国得知赵炜的打算后,立马就把他留住了。朱建国在五战区参谋处绥靖组,这是个专门对付共产*的部门,缴获了许多共产*的刊物,其中包括毛泽东的《论联合*府》等。赵炜在朱建国处住了一段时间,闲来无聊就看那些书,并与朱建国聊时局、聊人生,开始慢慢接受了共产*的主张。而他不知道的是,朱建国当时已经暗暗倾向于共产*了。

抗战胜利前夕,朱建国几经曲折找到了地下*的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接受*组织要求他打入敌人要害部门的指示,成为一名情报人员,公开身份是十一战区天津前进指挥所任上校作战参谋。赵炜在抗战结束后转到东北保安司令部当作战参谋,从上海取道天津赶赴东北途中,在天津见到了朱建国。老同学见面,昔日共同的理想被激发,朱建国毫不讳言告诉赵炜,为共产*做事才有出路。一番长谈后,赵炜决定顺从自己多年来的理想,参加共产*的革命工作。

当时正处在内战爆发的边缘,美国人出面为国共双方*事调停,在北平成立了*事调处执行部,李克农担任共产*代表团秘书长。眼见局部地区的*事摩擦不断,大规模的暴风雨即将来临,长期从事情报工作的李克农开始展望形势发展的前景,在隐秘战线上与国民*展开一番较量。他利用*调部的有利条件,在北平、天津与东北地区建立情报组织。朱建国便是李克农在这时候布置的一枚棋子,而在朱建国的介绍下,赵炜也进入了其中。

赵炜在北平见到了李克农手下大将王石坚,原本希望到延安参加*队的他被王石坚说服,留在国民**队内部搞情报工作。几次谈话后,赵炜加入了中国共产*,按照李克农批准的代号“”,在沈阳“建立秘密电台与陕北*中央直接联系”。

杜聿明第四次进攻辽东的作战计划,是赵炜作为情报员送出的第一份重要情报,由于缺乏经验,他甚至没有将情报密写,直接让接头的地下*员带走了。虽然没有被发现,但也让他事后想起时惊出一身冷汗,不过身处虎穴的赵炜并没有因此而胆怯,反而极其大胆的发出了那一道至关重要的假命令。

接下来,林彪率领东北民主联*发起夏季攻势,6月份集中力量围攻四平。四平战役期间,赵炜随郑洞国到开原前线指挥所任参谋,很快便将四平国民*71*的城防部署、防御工事及长春新7*和沈阳新6*增援的兵力部署全部送到了陕北*中央。据此,东北民主联*经过半个月奋战,歼灭敌人一万余人,击毙71*副参谋长,俘虏六千余人。后因新6*援兵赶到,民主联*于6月30日撤离四平。

四平虽然没能拿下,但东北民主联*的夏季攻势给予国民**队巨大打击,东北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时的赵炜在东北保安司令部的工作如鱼得水,获得情报对他来说是轻而易举,*中央和东北民主联*对于国民**队在东北的兵力调动、人事变动及作战计划了如指掌。赵炜获得了中央情报部的嘉奖,有中央领导更是对他的情报贡献用了四个字——居功至伟。

遗憾的是,赵炜在不久后就遇到了危险,一次送情报差点让他落入敌手。年9月27日,接替杜聿明担任东北保安司令的陈诚让赵炜带着“东北防御作战计划”到北平谒见蒋介石。这份作战计划原本就是出自赵炜之手,在此之前已经将情报送了出去。但计划最终落实后,赵炜按规定去地下*员沈秉权家里送情报时,却在房子的窗户后看到了“警号”。赵炜马上意识到,地下电台出事了,急忙抽身返回。

赵炜经过多方打听,得到的消息是,沈秉权被捕了,特务搜走了一幅手绘的*事地图,那幅地图正是赵炜画的。尽管意识到自己随时可能暴露,但赵炜还是秉承“不到万不得已绝不离开岗位”的原则,坐上了飞往北平的飞机。在飞机上,赵炜曾想过用手中的勃朗宁手枪迫使飞行员飞往解放区,但他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到北平后,赵炜先是将作战计划送到北平行辕,随后便开始打听老朋友朱建国,但他很快就听说“朱建国是共产*,已经被捕了”。至此,事态已经越来越严重了,沈秉权、朱建国这些清楚他身份的人都被捕了,但凡有一个意志不坚定,他的处境就非常危险了。赵炜还不知道的是,当时正发生了共产*情报史上的“北平共谍案”事件。北平一处秘密电台遭破获,台长李*宣被捕后叛变,导致人先后被捕。除了朱建国外,将赵炜带入情报部门的王石坚也被捕了。

此时的赵炜已经成了孤胆英雄,但他仍然没有就此逃离岗位,而是毅然从北平又飞回了沈阳。回到沈阳后,赵炜先把自己隐藏起来,经过多方探听得知国民*正在全城大搜捕,而他自己就是搜捕目标之一。既然已经确定暴露,赵炜开始冷静下来思考如何脱身。

他先给作战科科长打电话,称自己在桂林路未婚妻家里,而他自己则雇了一辆马车去到距离桂林街20里外的旧城区。接着,赵炜又给未婚妻家里打电话,卢科长果然已经到了那儿,医院看病,随后便跳上一辆三轮车,直奔小南门,向浑河边走去。

浑河大桥上早已有国民*士兵把守,赵炜找到一个两岸荒草比较茂盛的地方,游泳过了浑河。过了河后,赵炜一口气跑了四五公里,在一处高粱地里多了几个小时,直到天黑。趁着夜色,赵炜向西南方向走去,他知道那里是解放区的方向。

东北10月的晚上,浑身湿透的赵炜越来越冷,加上一整天水米未进,身体越来越虚弱,但想着随时可能会被抓住,脚下仍然不敢放慢。直到第二天中午,他才从一片花生地里刨了一些花生充饥,又喝了一些泉水。补充了食物和水后,赵炜一口气又走出40多里路。

10月15日,赵炜用一天一夜时间翻越了险峻的摩天岭,16日走进鸡冠山的境界。赵炜熟悉国民*的*力部署,鸡冠山是52*的防区,越过鸡冠山脚下的太子河,就是解放区了。他原本想绕过鸡冠山,但要多走五六十里路,对于已经精疲力竭的他来说不算是个好主意。于是,他决定冒险直接渡太子河。在河边碰到两个小兵,赵炜自称是52**长的随从参谋,正在进行敌情侦察,小兵信以为真,帮忙找来一只小船,送赵炜过了河。

过河后,赵炜又是一口气跑出20里,终于进入了解放区。此时,几个放哨的小战士见到身穿国民**官服装的赵炜,赶紧短枪向他瞄准,喝令他站住。赵炜此时却放松下来,总算是见到自己人了,他对小战士说:“别开枪,自己人,小心擦枪走火。带我到你们连部去吧!”

到了连部后,赵炜对连长和指导员说道:“不要多问了,送我到你们的营部去吧!”连长和指导员听后,猜测这个国民**官身份不一般,万一真的耽误了事他们还真承担不起,再说一个国民*校官这样的级别,他们还真处理不了,让上级来处理吧!

就这样一级一级往上送,赵炜一直被送到辽南*区,见到了司令员吴瑞林后,开口说道:“首长,我叫赵炜,是授中共中央委派潜伏在国民*代号为‘’的情报员,关于我的情况,可以发电到中共中央情报部查询,李克农是知道我身份的!”

两个星期后,赵炜被送到了中共东北辽东分局所在地通化,辽东*区*委陈云、司令员肖劲光亲切接见了他。东北野战*参谋长刘亚楼曾说:“情报工作很出色,在辽沈战役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这是对赵炜等人的情报工作的一个肯定。

建国后,赵炜仍然在中央情报机关工作,年在国家安全部局级岗位上离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