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医院抗击疫情首批发热门诊医护梯队护士长马艳平
新春佳节本来是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但是今年的春节却因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让很多的医务人员放弃了休息,因为“疫情就是命令,一线就是战场”。医院全院上下更是早早的进入了备战状态,紧张又忙碌,很多医护人员没能够与家人团聚,始终战斗在一线。医院儿科护士长马艳平就是这场风雨战斗中的铿锵玫瑰。
马艳平,医院儿科护士长兼感染疾病科负责人,中国共产*员,毕业于廊坊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同年分配至医院从事护理工作至今。19年来,她兢兢业业奋战在护理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勤恳工作,认真处理好护患关系、护医关系,始终把病人的生命和安全放在首位,把解除患者的痛苦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用行动践行初心,用真心担当使命。
用血肉之躯搭建健康防护的屏障
疫情初始,马艳平就被任命为医院进驻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第一梯队的护士长,她接到命令后深感责任重大,来不及和家人告别就立即奔赴工作岗位,义无反顾的冲锋在第一线。第一梯队的医护人员可以说是各项工作的开拓者,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借鉴,同时当时的工作条件艰苦,没有独立的生活区和休息区,人员不足、各种物资紧缺、但是马艳平带领大家凭着坚忍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和过硬的业务素质,顶住压力,克服困难,用血肉之躯搭起一道健康防护屏障。
马艳平在发热门诊里,凭着之前鼠疫、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工作经验,每天一边工作一边总结新的经验,不断制定新的流程,优化防护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和各部门联系保证防护物资。每天早上她们开一个简短的交班会,总结工作汇报病人情况,并且相互鼓励并肩作战。马艳平说“每次进入隔离病房一工作就是半天,不喝水不去厕所,每次刚想从隔离病房出来时,我都在心中默默为自己加油: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会,这样就又能够多省出一套防护服。每次从病房出来,脸上都勒出深深口罩印子,里面的衣服也湿透了,但我们无悔,这是我们的责任!”
身为护士长,马艳平感觉自己的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因为她不但要保证隔离病人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还要确保同事们不被感染,她不停的嘱咐同事们多喝水,做好防护措施,逐字讲解新的防护知识,手把手的培训自己总结的防护经验。
“为了保证工作的质量,我连续六天没有时间刷牙洗脸,深夜时等同事们都睡了,我先是在同事们的休息区里悄悄的再消一遍*,然后就总结一天的工作经验查漏补缺,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虽然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但是忙碌又紧张的工作让我忘记了疲劳。”马艳平说。
目前,马艳平和她的战友们已经圆满完成第一梯队的任务,并为后面的梯队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现正在隔离观察。
用耐心、爱心、真心助力生命健康
多年来马艳平先后在内科、小儿科、妇产科、骨科、外科等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无论走到哪个科室,她都一丝不苟地对待工作,真诚、耐心地服务病人。
马艳平在脑外科工作时,给一位气管切开的患者做护理时,从他的气管套管里一阵阵喷出的血溅了她的身上和脸上,马艳平跟我们说:“当时空气中立刻传来血腥味,恶心的我直想呕吐,但我还是极力控制了自己,忽然间我看到,不能说话的患者眼睛紧盯着我,颤抖着手费力地在纸上写下两个我辨认了很久才明白的字——‘谢谢’。那一刻,我被感动了,也感到了我人生价值。”
在妇产科,一个刚出生的男婴,转入病房后,忽然面色苍白、全身疲软,数分钟不见呼吸。马艳平顾不得换衣服休息,立即为孩子实施人工呼吸,硬是嘴对嘴从孩子口腔、呼吸道吸出了十几口羊水黏液。终于,孩子的脸色红润了,眉头皱了起来,她迅速提起孩子的双脚,拍击了一下。在这有力的刺激下,孩子终于发出了响亮的哭声。在场的一家人脸上都晴转多云、露出了惊喜。此时她回味着嘴里粘稠咸涩的滋味,也欣慰的笑了。
用“硬功夫”优化护理服务质量
多年来,马艳平认真的对待每一项护理工作,坚持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科研水平。“舍小家,为大家”,就是她的工作写照,丈夫也在医院工作,夫妻二人因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孩子,把双胞胎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就送到了寄宿学校。
在儿科给婴幼儿输液是最棘手的事。为了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马艳平苦练操作基本功。白天勤看、勤练,晚上在自己身上摸索试验,终于练就了一针准的硬工夫,很多“小困难户”只要找到她都能“一针见血”,顺利的输液。有一次值班时,就听一位家属抱着孩子从远处跑来喊道:“帮帮忙,快救人啊!孩子脱水厉害,就是输不上液,要不行了!”她急忙跟过去,麻利地准备,穿刺,一针见血,成功了。守在一旁的孩子的父亲竟扑通一声跪在了我面前,满含热泪连声道谢。马艳平说:“当时,我一下子惊呆了。没想到,这微不足道的一次扎液,竟能救人一命,竟得到了这位善良乡亲厚重的一跪,所以我没有理由不干好护理工作,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责任。”
19年来,她先后获得文安县“优秀护士”、县级“先进工作者”、县级三等功等称号。她以实际行动实践了“将一生奉献给平凡而神圣的护理事业”的誓言,带动儿科的护理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发展的轨道,为患者撑起一片生命的绿色天空,得到了患者及社会的广泛赞誉。
来源:今日文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