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宝仓文安县名新考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pf/a_4781479.html

文安自西汉置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书·地理志》记载:“渤海郡,高帝置,属幽州,县二十六……文安……”其一。这是目前所知,史料文字出现最早的文安字样。可这个名字是如何而来的?由于史料中尚未找到确切根据,因此,对于县名出处,长期以来,诸说不一。

年出版的《文安县地名资料汇编》,首次提出了文安是在汉高祖置县时取“崇尚文礼,治国安邦”的寓意而得名。之后的《文安县志》《河北*区沿革表》《河北省地名词典》《地名大词典》等,均沿用了这个说法。这个说法的根据所在,有待考证。

从县内出土的汉代以前至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存看出,文安境内在置县以前就有人类定居生活,从多地大量出土的五铢及半两钱币看出,局部地区人口稠密,文明发达。因此置县以前应该有自己的地域名称。即使没有,从这个目前普遍应用的释名来看“崇尚文礼”还算贴切,而“治国安邦”一词,当时的汉代还没有这种提法与运用。再者,把这么一个代表统治职能的词语,用于一个县名,似乎寓意过重。历史上的大理国,尊崇文化的日本天皇,都用“文安”做过帝王年号,这是统治者取文以定国武以安邦的寓意。通过综合分析,“崇尚文礼,治国安邦”的释义既缺乏史料依据,也无实际根据。

又有一说是以”文安潭”得名。明代《郡县释名》中记载:“文安县,汉旧县,唐废丰利移文安县于其城。以文安潭名……”明本《文安县志》载:“文安潭,在城北十五里急流口”。清《日下旧闻考》中有“文安,潭名,潭在县北一十五里”的记载。这里所说的县城,不是汉代置县时的文安县城,而是唐省丰利入文安时,从今大柳河的治所移至丰利县治所的县城。即今日文安县城。依此看来,如果文安潭之名产生在文安置县以前,那以文安潭命名县名,也是有根据的。

那文安潭又是由何而来的呢?据民国《今县释名》记载:“文安潭即急流口之文潭。文安,汉置,战国赵之武平在县(此指大柳河故城)北,文安与武平相对为名,盖亦古地名也”。其中所说“武平”即现在胜芳镇,旧有武平桥,古有武平亭,胜芳原属文安,年析出。清康熙本《文安县志·古迹·武平亭》载:《括地志》云,‘武平亭今名渭城,在瀛洲文安县北七十二里,今胜芳在邑七十里,浊漳、滹沱汇流于此,疑即武平”。《史记·赵世家》载:“惠王二十一(前年)年徙漳水武平西,二十七年徙漳水武平南”。清《日下旧闻考》载:“今胜芳在县东北七十里,会同(大清)、滹沱、漳水汇流于此,即武平地也”。从这些记载看,文安潭之名早在置县前就与武平相对产生了。

文安潭是如何得名的,目前尚无找到史料记载,按各种记载中,文安地处古*河泛区,饱受水患之苦,是有据可寻的。《尚书·禹贡》记载:大禹“覃怀底绩,至于衡漳”,意即在覃怀治水成功后,又去了漳水横溢的泛区去治理。不论大禹是否来过这里,但深受水害折磨的文安漳水泛区,特别是被大水冲成湖潭的文安潭周边居民,一定受到了治水精神的鼓舞与教化,甚至得到了治水成果的安慰。《尚书·禹贡》载“大禹名文”,得其疏导,为文所安。虽然牵强,但和苏洵未到文安而受其影响而名苏家桥一样,是一种精神寄托。

《尚书·尧典》云:“钦明文思安安”。钦明文思,是尧帝的四德,其中包括文德,有了这四德照临,一切都会自然变得美好、安宁了。文,在古代并非只代表文字或礼仪,而是文化、文明、文采、道德、智慧以及美善的统称。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易》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礼记》注说:“文犹美也,善也”。。看来文是一个至善至美的代表,当时用“文”来冠以地名,求得“以文为安”,算是合理成章了。

再一说是据年《霸县地名资料选编》中援引《河北古代历史编年表》中的资料:燕王哙七年(前年)齐宣王乘燕国宫廷内乱之机,一举攻破燕国,文安一带沦为齐国属地,后燕昭王发奋兴燕,于燕昭王二十八年兴兵收复了被齐占领的失地,当时的胜芳名堤头村,为昭示自己的文治武功,燕昭王命把堤头村改为“武平”,把急流口一带被漳水决口冲击的大水潭,命名“文安”。当然,这个说法还需查证确凿的历史资料。

通过历史资料分析证明,不管是文安人自己起的地域名称,还是某个帝王命名的行*区名,文安这个象征美好的名字,是当地人民表达对文明美好的一种精神向往,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以期达到“文明以止,安家乐业”的愿望,故取名文安。

作者简介:王宝仓,文安县文安镇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文安县诗词学会副会长。二轮《文安县志》副主编,《文安年鉴》副主编,*协文安县文史研究委员会成员。廊坊市第二批志鉴专家,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以来,参加了首部《文安县*协志》二轮《文安县志》《文安年鉴》《文安县法院志》《文安风物录》《文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安历史二卷本》等多部史志类书籍的编辑工作。还参加中央电视台《影像方志》文安篇“地理志”的录制。对文安洼淀的历史、环境、民俗、非遗、劳作、器具、语言、野生动植物等都做过研究整理。

作者/来源:京畿有道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